
304不銹鋼帶,316不銹鋼帶,316L不銹鋼帶,317L不銹鋼帶,347H不銹鋼帶,904L不銹鋼帶,310S不銹鋼帶,309S不銹鋼帶,不銹鋼帶 通過對細菌在兩種不銹鋼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內胞外聚合物(EPS)的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分析及細胞膜表面銅離子情況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學(XPS)檢測探索了317L-Cu不銹鋼對S.aureus生物膜的影響。此外,進一步通過活死(Live/Dead)熒光染色法及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表征317L-Cu不銹鋼溶出的銅離子對于細菌細胞膜及內含物的損傷過程,并探究其抗菌機制:Cu2+對細菌的細胞膜和胞外分泌物均造成了損傷,致使細菌內含物泄露,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317L-Cu不銹鋼并未能對細菌的基因組DNA完整性造成顯著影響,即317L-Cu不銹鋼的抗菌性能并非通過破壞細菌基因組的完整性而體現。于此同時,我們推測了317L-Cu不銹鋼同時具有良好殺菌能力及低細胞毒副作用的初步解釋原因:細菌和細胞的膜結構、醫用金屬材料以其高強韌性、耐疲勞、易加工成形性等優良的綜合性能,一直是臨床上用量最大和應用廣泛的一類生物醫用材料。醫用金屬材料是需要承受較高載荷的骨、齒等硬組織以及介入治療支架的首選植入材料,已大量應用于骨科、齒科、介入治療等重要醫療領域中的各類植入醫療器械。目前醫用金屬材料中用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是不銹鋼、鈦及鈦合金、鈷基合金3大類材料,在醫用金屬材料的生產和臨床應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還有鎳鈦形狀記憶合金以及金、銀、鉭、鈮、鋯等貴金屬。然而,目前臨床應用的醫用金屬材料在生物體中一般表現為生物惰性,不具備生物活性,因此往往需要通過對其進行表面改性,來達到其具備一定生物活性,進而提高其臨床使用性能的目的。組成成分以及代謝活動存在差異造成其對外界相同刺激的反應也不一致,耐受能力也存在差異。低濃度的Cu2+本身是有助于細胞增殖,而在該濃度區間內,對細菌而言則是致命的。綜上所述,317L-Cu不銹鋼具有理想的耐腐蝕性和生物安全性,并且在不顯著降低317L不銹鋼的優秀材料屬性的前提下,兼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因此,本論文研究的317L-Cu不銹鋼是一種極具潛力可用于日常生活及臨床醫學上代替原有不銹鋼材料的新型生物功能化不銹鋼改進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