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不銹鋼帶,316不銹鋼帶,316L不銹鋼帶,317L不銹鋼帶,347H不銹鋼帶,904L不銹鋼帶,310S不銹鋼帶,309S不銹鋼帶,不銹鋼帶 317L耐熱鋼的成分進行優化設計,317L不銹鋼帶確定了合適的化學成分參數。在本研究工作中,設計并制備了一種新型的317L-Cu不銹鋼。首先通過系統的材料表征來觀察其材料和表面性能的變化情況;隨后,結合多種方法評價其抗菌性能;此外,聯合利用多種生物學手段對其生物相容性進行系統地評價;最后,闡述317L-Cu不銹鋼的抗菌作用機理,評估其在臨床醫學和日常生活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前景。317L不銹鋼帶具體而言,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1)根據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綜合考慮商用成本因素,設計并制備出一種銅元素含量為4.5wt.%的新型的317L-Cu不銹鋼,并借助掃描電鏡、表面元素能譜分析、硬度檢測、接觸角及表面能計算、金相顯微組織觀察和耐腐蝕性能測試等實驗對材料進行表征。測試結果表明:在銅元素添加前后,317L-Cu不銹鋼材料的力學及表面元素參數變化不大,保持了較好的力學及表面特性,為材料的生物學研究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礎。(2)目前廣泛采用的JIS Z2801:2000標準無法檢測到細菌VBNC狀態,而此狀態下的細菌在復蘇后仍然會對機體造成威脅。本研究針對該標準的不足,創新地對材料抗菌性能的評價進行了擴展,借助平板覆膜法、為了探究317L-Cu不銹鋼材料溶出的Cu2+的潛在生物學毒性,本研究借助血液相容性、細胞相容性以及斑馬魚模型綜合評價了317L-Cu不銹鋼在體外和體內的毒性。其中MTT標記法和RTCA實時無標記細胞分析技術的結果相符合,均表明:兩種不銹鋼對MC3T3-E1細胞的增殖沒有顯著的毒副作用,甚至317L-Cu不銹鋼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促進MC3T3-E1細胞增殖的現象。317L不銹鋼帶急性溶血實驗和血小板粘附觀察結果顯示:兩種不銹鋼幾乎都不存在溶血性(0.61±0.07%和0.72±0.13%)。與此同時,斑馬魚模型已經在藥物篩選領域取得矚目的成果,我們首次將其作為整體動物模型應用到317L-Cu不銹鋼體內毒性的全面評價中,結果顯示兩種不銹鋼對斑馬魚胚胎和幼魚的發育前期不具有顯著的毒副作用。317L不銹鋼帶活死染色法和q PCR法分別在細胞活力、細胞膜和基因水平表征了317L-Cu不銹鋼的抗菌性能。在冶煉過程中注意渣系的控制,有效的控制鋼水的純凈度和化學成分,并且對S元素的含量進行控制。在軋制生產中合理的設計熱加工工藝參數。通過這些措施,成功開發出317L耐熱不銹鋼棒材。



